<过秦论>中灭亡的教训是什么,有懂的朋友帮下忙.谢谢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7 02:36:22

“弊在贿秦”
这就是全文的论点
意思就好像是二战时期英法对德国的“绥靖政策”
开始的时候一点点退让、姑息
当发现势头不对的时候
形势已经无法逆转

其实就是最后一句: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。

《过秦论》,论秦之过也。原文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篇。载于《新书》第一卷,《文选》卷五十一,另见于《史记·秦本纪》、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及《汉书》。全文着重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,故名为《过秦论》。本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经验,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,巩固统治的借鉴。
鲁迅先生对贾谊《过秦论》的评价是“沾溉后人,其泽甚远”的“西汉鸿文”(《汉文学史纲要》),富有气势美。从内质看,述史实,渲染铺张,材料富瞻,发议论,简炼透辟,见解情微。从外形看,起伏多变,文笔放荡,论证严密,语言优美。写秦兴,气焰赫赫,不可一世;写秦亡,急转直下,迅速覆灭;最后是一锤定音,推出全文论点。读这样的文章,不仅使人晓喻历史经验教训,明白国家兴亡之理,而且为文章的磅礴气势而折服,而叹赏。

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

就是统治者要施行仁政。那天下百姓就自然归心了。

前面说了那么多,主要是秦朝的发家史。中间讲的是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,建立的防御工事。
最后得出结论,不施行仁政,再多的防御工事都是没有用的。就是最后一句“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。”